一、专业概况
环境设计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生和教学,2012年升格成为独立专业。本专业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侧重于艺术、文化、科技相结合的教学与研究。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强调发挥地区优势,重视地域文化资源在设计中的应用,也注重设计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环境专业依托本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资源、致力打造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数智一体的环境设计教育平台。本专业具备优质的教学团队和名列全国的优秀教学水平,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优化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是我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根据OBE理论、采用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业设计教育教学。环境设计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由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融合的专业教学体系,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既能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能满足行业发展和全国各地建设需求的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环境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三方面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国际视野,能在环境设计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五年内,毕业生能够成长为对环境设计及相关领域内业务较为熟悉的专业人才,其专业能力达到:
目标1: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系统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有意愿有能力服务社会。
目标2:具有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独立承担环境设计任务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所学的设计理论方法和表达手段,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供较为完善的设计解决方案。
目标3:在独立完成环境设计方案与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艺术、文化、科技等相关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决策的设计研究能力。
目标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对环境设计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管理,可以承担设计管理与组织、设计研究等具有“交叉融合”特点的高阶设计工作。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对本行业前沿有研究,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因素,能针对新技术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前瞻性,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1. 工程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 问题分析:具备利用专业知识对环境设计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环境设计和方案表达能力。
4. 研究:掌握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动态,掌握环境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
5. 使用现代工具: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设计和研究的能力。
6. 工程与社会:掌握环境设计相关基础工程知识,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在具体设计中解决社会环境需求问题。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比较复杂的专业新技术问题,具备可持续设计能力。
8. 职业规范:具备职业设计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9. 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组织和领导团队的能力。
10. 沟通: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撰写专业设计报告和设计文稿。
11. 项目管理:掌握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与经济决策并能够运用。
12. 终身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设计学
2.核心课程:中外建筑史、装饰材料与构造、建筑设计基础、植物配置、小型智能建筑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与数字化设计和智慧社区景观。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技能、劳动教育、专业导论与实践-环境设计、地域文化考察、境内设计考察/境外设计考察(双语)、专业模型制作实践、计算机二维辅助设计实验、虚拟仿真设计实验、工作室实践1-4、植物配置课程设计、环境交互设计实践、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