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办学,经过二十一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知识教学体系,是一门涉及涉及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服饰品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及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等综合性学科。专业定位是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工科办学背景,结合数字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深切落实OBE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理论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立足专业主体的前提下、突出民族与民间文化传承与发扬,服务国家与地方产业,着重培养学生在艺术审美与社会主义理论素养、服装与服饰产品设计创新、时尚与流行资讯分析、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传承与应用等综合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知识及技能,适应服装行业与地方需求,社会责任感强,具备良好的服装与时尚审美鉴赏能力、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与产品研发能力、现代化服装产业数字化生产适应能力,能在服装与服饰品生产企业、品牌服装企业、时尚与流行文化传播机构、及大中专职业相关职业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产品研发、品牌营销、专业教学等方面的各项具体工作。
毕业五年后,毕业生能够发展成为服装及时尚行业的骨干专业人才:
1.能够担任服装与服饰产品的新品设计开发、产品生产流程设计及现有产品的更新与升级等设计研发工作,以及从事纺织服装相关企业的品牌策划、品牌文化推广与市场运营相关业务能力。
2.能够应用当前的数字智能设计和信息技术,并能随时更新现有的设计实践方法、适应现代化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升级环境。
3.具备发现当前服装与服饰生产、品牌运营和市场推广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能够应用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三、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服装与服饰品设计、地域与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服装材料与工艺设计创新实践能力,拥有品牌策划与运营、品牌推广及市场运营等行业专业知识。
1.设计知识:设计学理论知识积累与基础造型能力。具备扎实的美学、服装文化、时尚流行原理、设计学原理等理论知识;掌握形式美法则、服装人体动、静态造型、图形符号基础造型能力。
2.设计方案:根据不同命题进行服装设计方案的制定与表现。具有扎实的设计与技法表达能力:掌握服装造型、款式、纹样、色彩、材质等要素的设计规律,熟练运用手绘、计算机软件等手段表达设计草图、平面款式图、彩色效果图、智能工具设计方法等。
3.研究:对复杂的工程问题和设计开发综合方案的研究。能在掌握服装设计基础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如款式设计、服装规格设计、女装纸样设计、服装智能CAD系统应用等基础上,对服装设计领域中不同模块的设计问题和设计诉求进行研究和探讨。
4.使用现代工具:掌握电脑服装设计辅助软件及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熟练应用和操作计算机辅服装设计、计算机辅助服装生产、计算机服装设计终端呈现等软件与设备,并且能适应现代信息化工具、提高和优化设计实践过程的效率。
5.工程与社会:明确和掌握服装样品开发各阶段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掌握服装领域各产业链的生产过程中各种先进技术、标准,并能按照这些先进技术、标准更新现有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6.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对服装产业与环境、生态的相互制约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认知。熟悉新型服装材料的市场动态、可持续发展服装生产模式等实情,能够在设计实践中应用和开发新的环保材料、新的技术手段,并能够对违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7.职业规范: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主动了解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企业文化及其运作模式,能遵守不同企业的职业规范和企业文化。
8.个人和团队:个人发展与团队竞争力协同发展。注重身心健康的锻炼和发展,能接受当代社会的竞争与挑战。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以团队利益为主导、兼顾其他团队成员的优势并主动发挥个体优势,增加团队竞争力。
9.沟通:职业社交中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具备基本职业规范的沟通与交流、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应用基础的市场调研与田野考察等方法,整合成设计素材和依据。掌握中外文献资料查询、数据分析能力,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
10.项目管理:能够在时尚产品开发、时尚传播等项目中提供方案。熟悉当代工业5.0时代及互联网经济模式下,时尚产品的品牌策划与营销、市场推广等流程,能够制定可行性的服装品牌营销、时尚产品宣传,并具有一定执行能力。
12.终身学习:终生学习与知识更新的能力。掌握中外文献资料查询、数据分析能力,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养成终生学习、更新知识储备的习惯。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设计学
2.主要课程: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电脑效果图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女装纸样设计、成衣设计、服饰品设计、可穿戴艺术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品牌策划与营销、专题服装设计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二维辅助设计、虚拟仿真设计实践、成衣工艺、立体裁剪、服装工艺基础、摄影及摄影技术实验、印染工艺、服装材料创新设计、地域文化考察、境内/境外设计考察(双语)、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