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研究生在“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取得佳绩(图)

发布者:申鑫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10

近日,“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青岛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研究生团队共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含地方专项)、三等奖13项,实现了我校在该赛事一等奖零的突破,创下了参赛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获奖数量与质量均位居广西高校首位。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教师董荣胜、李凤英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公信力的研究生顶级赛事。本届大赛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00余所高校的3421支队伍报名参加。经多轮评审,最终252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

未来,我校将坚持以支撑硕士、博士点建设与学科发展为导向,强化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一院一赛”品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三横三纵”竞赛管理格局,持续完善“六位一体”的竞赛训练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全国一等奖颁奖现场

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专项二等奖颁奖现场


获奖名单如下:

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
序号团队名称作品名称作品介绍参赛学生队长所在学院指导教师获奖等级
1参与即赢队基于RAG的多智能体协作电影个性化推荐与反馈优化系统本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 RAG 增强的认知智能体生态系统,通过五层智能体协作架构(战略认知、用户认知、知识认知、决策认知、表达认知)实现了电影推荐的精准化与透明化。系统突破传统推荐局限,将大型语言模型与领域知识深度融合,利用动态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解决知识时效性问题,并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机制实现复杂意图理解与个性化决策,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与可解释推荐。卢朝明、黄星宇、梁翊、汪睿祺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董荣胜、李凤英国家级一等奖
2GUET-B基于双时相地表变化检测的低空飞行风险分析系统本项目面向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低空经济”方向,聚焦城市低空走廊与起降场地的安全智能感知,构建了一个集变化检测、语义识别与趋势分析于一体的遥感智能算法系统。项目基于改进型 ChangeFormer 网络架构,设计三分支模型结构,实现对双时相遥感图像的地物变化检测及变化区域的像素级语义分割,具备“哪里变、变成什么”的可解释性。同时,系统融合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趋势归纳与成因推理,生成结构化文字摘要,形成“低空变化体检报告”。系统已集成可视化交互界面与自动报告生成模块,支持在无飞行设备条件下对低空通道、港口、场地等重点区域进行快速分析与多场景适配,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扩展性与落地前景。郑梓彬、李维华信息与通信学院——国家级二等奖
(地方专项二等奖)
3棱镜逐光“钢眸智检”—— 基于深度学习的钢材表面缺陷全流程智能检测系统本项目针对钢铁行业人工检测效率低(准确率仅70%-80%)、成本高、漏检率高等痛点,研发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钢材表面缺陷全流程智能检测系统。系统通过改进YOLOv5模型,引入BiFPN特征金字塔网络和SE注意力机制,显著提升检测精度(达90%以上),单图检测耗时仅0.05秒。结合工业相机、条形光源与传送带构建硬件平台,实现钢材图像的自动采集、实时分析与缺陷识别,支持静态图片、动态视频及实时摄像三种检测模式。贺旭、姜海宁、罗仕鹏、张云吉光电工程学院徐谊国家级二等奖
4MetaArk教学相长:CT3.0范式下的检索增强教学案例生成系统以形式模型为统一语法,将知识、认知、教学与评测同构为可计算、可验证、可证伪的系统;以方法论为元约束,使 LLM 由“答案生成器”跃迁为方法建构者与范式合作者;通过复杂度显式化与可约化,把经验性的组合爆炸压缩为具备上界、边界与可解释性的计算任务;以“抽象—理论—设计”为元流程,促使教育从内容传递范式转向科学发现范式,实现人—模型—方法的可演化共生。王晓龙、李春远、易明辉、詹程鸿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董荣胜、李凤英国家级二等奖
5医工交叉联合创新团队数智齿护-面向口腔多模态数据的辅助诊断系统数智齿护是一款面向口腔多模态数据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融合 CBCT 影像、口内照片及三维牙模数据,集 AI 分割检测、参数化仿生建模、智能体辅助诊断于一体。项目集成 nnU-Net、 YOLO 等深度学习模型分割与检测,采用 Rhino 的 Grasshopper 参数化仿生建模,加以本地智能体部署实现多模态多病变辅助诊断。系统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广泛适用于口腔临床、口腔教学,打造口腔医疗数字化全新范式。本项目已获多项相关论文、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相关深度学习模型取得领域 SOTA,相关算法具有高度鲁棒性,系统实现端对端全功能流程,可快速部署至本地供医院诊所临床使用,集实用性与创新型于一体。张浩天、袁一博、刘航空、叶茂康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袁天然国家级二等奖
6BME点云拓航队基于图像分割与点云配准的腹腔镜肝切除增强现实导航本项目针对我国肝癌高发问题,开展增强现实导航中的点云配准算法研究,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微创手术。通过融合术前和术中多模态影像信息,实现不同空间坐标系的统一,为外科医生提供视觉增强效果,辅助手术过程中的病灶清除、定位、减少出血和复发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杨鑫、石雪仪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张天桥国家级三等奖
7治食小队智析食道--AI驱动的食管癌CT全流程智能辅助分析系统食管癌是我国癌症死亡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CT 检查是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从 CT 影像中获取食管癌的目标区域并进行预后评估是一个关键的临床科学问题。然而,传统人工靶区勾画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标准化不足等痛点,严重制约个体化诊疗进程。为此,我们研发了食管癌 CT 影像全流程智能分析系统,实现肿瘤靶区智能勾画与预后评估一体化。通过创新深度学习分割算法与多特征融合风险评估模型结合,30 秒即可从 CT 影像中预测患者个体化死亡风险。系统有效降低医生工作负荷,提升诊疗标准化水平,为食管癌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流程智能辅助工具,对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望推动我国食管癌诊疗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型。陈树、梁昊山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洪波国家级三等奖
8养老智宠先锋队基于多模态生理感知与大模型语音交互的智能养老四足机器人——“乐伴犬”当前养老机器人多仅具情感陪伴,缺乏生活习惯和生理监测及个性化医疗支持。全球超3亿痴呆及认知障碍老人因身体和环境限制难养活体宠物,急需更专业贴心陪伴。本项目有四大亮点,一多模态生理感知:集成心电、肌电、脉搏及脑电传感器,精准测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基于机器学习的脑电放松度识别与心电异常分类,利用肌电信号实现多种手势识别,辅助老年人进行肌肉康复训练。二智能语音交互:依托大语言模型与 MCP,提供语音陪伴与联网搜索,获取最新新闻资讯。三机械结构与运动:多自由度,支持“握手”、“坐下”、“踢球”、“前后左右移动”等丰富肢体动作,增强情感表达。四嵌入式控制系统:基于 ESP32 双核 FreeRTOS,实现多任务高效并行与系统稳定。谢卓尔、时艳坤、王雪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李华、杜晓霞国家级三等奖
9芯之助 航站楼不锈钢屋面焊缝质量检测机器人及其视觉算法设计针对民航基础设施扩张中不锈钢金属屋面焊缝缺陷检测效率低、准确性差、风险高的问题,本项目提出一套面向工程实际的焊缝缺陷智能识别与边缘部署解决方案。首先,构建包含四类缺陷的高质量图像数据集,并利用 HSFGAN 生成红外(IR)图像,扩展为RGB-IR多模态数据集。基于YOLOv11框架,创新设计轻量化检测网络LETS-YOLO,集成轻量骨干网络(LWnet)、高效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EMEFPN)、改进注意力机制(C2-TSSA)及自适应头(SSTAH),在保证高精度(Precision, mAP50%)的同时显著降低模型复杂度。进一步,提出 RGB-IR 多模态特征融合网络,设计 RIFM 融合模块与GELEG-Net 增强模块,实现中期语义融合,有效提升模型鲁棒性及小目标检测性能。通过剪枝与知识蒸馏实现模型压缩,成功部署于 Jetson Orin Nano 等边缘设备。最终,搭建集成于 AGV 平台的自动巡检系统,实现图像采集、处理、标注与反馈闭环,为智慧机场建设与金属结构数字化质量管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黄子涛、陈婷婷、廖帅文光电工程学院张玉婷国家级三等奖
10健康的快船粮智先锋:广西粮食产量的智能预测与分析本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粮食产量预测方法。项目通过构建 ISSA-CNN-BIGRU 模型,整合历史产量、气象数据及遥感信息,对广西地区粮食产量进行精准预测。该模型结合了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时间序列分析优势,并通过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优化超参数,显著提升了预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系统支持本地部署,保障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同时提供用户友好的前端界面,便于非专业人士操作。此外,项目还采用ArcGIS 进行空间分析,揭示粮食生产重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为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不仅为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创新方案。赵健翔、姚禹辰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吴孙勇国家级三等奖
11老师叮组 基于个体化脑影像的儿童多动症辅助诊断的智能分析系统儿童多动症(ADHD)的传统诊断高度依赖主观量表与医生经验,易导致误诊与漏诊。为解决此痛点,我们研发了本智能分析系统,旨在通过人工智能与多模态脑影像技术,为 ADHD 提供客观、精准的辅助诊断。经 ADHD-200 公开数据集测试,本系统模型准确率达 74.23%,AUC 值达0.7770,验证了其有效性与可靠性。本项目致力于将 AI 从“黑盒”变为医生可信赖的“灰盒”工具,为儿童 ADHD 的早期、精准诊疗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张慧华、韦廷威、黄端阳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程禄祺国家级三等奖
12CardioWorks-HGB 基于可控接触压力下多波长脉搏波的智能健康指标无创检测系统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不良类型,通常由红细胞数量不足引起。临床上,血红蛋白(Hb)浓度常被用来诊断是否存在贫血。鉴于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无创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迅速发展。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基于多波长光电容积脉搏波(MW-PPG)技术的无创健康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四种波长的 PPG 信号,并结合实时接触压力监测,利用可见性图变换提取信号特征,采用社区网络算法进行特征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基于这些特征,系统构建了一个分类回归堆叠模型,能够预测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还可测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血压(DBP、SBP)等生理指标。该系统通过无创方式实现多指标检测,在疾病预防和筛查领域具有应用潜力。陈梁秋、张啸寒、王双龙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梁永波国家级三等奖
13星星组合 基于改进型YOLOv8的钢材表面缺陷检测系统本项目选用 YOLOv8 作为核心算法,通过对模型架构和训练策略的改进,结合钢材表面缺陷的特殊性,旨在开发一个能够高效、精确地识别和分类钢材表面缺陷的检测系统。我们设计了三个创新技术来提高缺陷检测精度并保持实时性。具体来说,通过纹理信息引导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的学习,提升模型对复杂纹理变化的响应能力;设计微小目标检测头使得网络可以在更高的分辨率下提取更细粒度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小目标的细节信息,提升对微小缺陷的检测能力。设计合理的数据增强策略能够有效模拟不同的工业场景和复杂的环境条件,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最终模型表现出色,mAP 达到 78.5%钟宁、刘畅、黄佳彬、陈冬梅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江泽涛国家级三等奖
14生态数智小组 漓江智鉴--AI驱动的生态监测革新系统“漓江智鉴”是一套面向漓江流域生态监测的 AI+大数据+区块链原型系统。项目整合水质、大气、气象等多源数据,利用分布式存储、LSTM-高斯扩散融合模型和 HyperledgerFabric 区块链,实现污染秒级预警、风险提前预测和可信数据共享。已在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漓江红旅”示范带部署验证,具备亿级数据承载、0.14 秒检索和多维可视化能力,为喀斯特生态敏感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监测范式。杨子杉、罗辉、邹嘉明、陈鑫超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许睿、聂媛媛国家级三等奖
15人生需要刺激向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精准电刺激仿真系统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颅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作为非侵入式康复手段,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但现有治疗方式在个体适配性和刺激精度上仍存在局限。为此,本文聚焦脑卒中康复中的精准电刺激仿真技术,致力于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高效计算支持。研究基于高分辨率 MRI 图像,提出自动化脑组织与病灶分割算法,完成灰质、白质、脑脊液等结构的三维建模。随后,构建适用于复杂脑组织结构的高阶有限元仿真框架,并对比分析其与传统方法在精度与效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升仿真效率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数值稳定性。最终,结合头模与仿真系统,对多种刺激方案开展电场分布模拟与效果评估。刘静茹、李炳辰、苏兴、雷宇航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赵东东国家级三等奖
16翎界行者基于深度学习的飞机蒙皮损伤辅助巡检机器人本作品基于深度学习的飞机蒙皮损伤辅助巡检运输机器人,创新性地融合飞机蒙皮损伤检测与自主物资运输双功能。机器人搭载自主研发的 VAD-MambaYOLO 多模态视觉算法,结合高精度激光雷达与 UWB 定位系统,实现毫米级蒙皮损伤(检测精度 mAP@0.598.7%)自动识别。采用氮化镓快充与氢动力双模供电系统,支持-20℃~50℃环境下持续工作 8 小时,30 分钟即可完成快速充电。通过 ROS2 架构集成三维 SLAM 导航(建图误差≤3cm)与动态路径规划(避障响应时<0.2s),可自主完成机场区域内巡检与物资运输任务(最大载重 70kg)。独创的 UWB 手环控制系统(延迟<10ms)与运维平台联动,实时生成蒙皮健康报告并优化物流路径。经实测,相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 300%,物流运输成本降低 45%,已通过 GAMECO 认可,为智慧机场建设提供新一代一体化解决方案。郁万艺、曾一凡、后杰光电工程学院陈乐、白建坤国家级三等奖
17因智而美机器视觉大数据美妆护肤储藏柜系统本项目旨在解决美妆护肤品管理中的普遍痛点,包括存储时间难管理、产品搭配不当及保存条件不易把控等问题。该系统运用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化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录入,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护肤方案推荐,综合考虑肤质、天气、产品使用记录等多维度因素。“智肤管家”还具备产品全生命周期保质期智能管理与预警功能,有效避免误用过期产品。针对开封日期识别的挑战,采用了多模态感知与人机协作的混合智能识别框架。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未来计划集成柜内温湿度调控和光谱分析等功能。“智肤管家”致力于带来更智能、便捷、高效的美妆护肤品管理体验,推动美妆行业的智能化升级。罗英杰、黄莎、彭梓祺光电工程学院银珊、陈乐国家级三等奖
18YOYO-UAVYOYO-UAV_空巡智检:基于HFE-YOLO的无人机林业病虫害与景区流量监测系统本项目聚焦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需求,依托无人机航拍技术与HFE-YOLO 智能算法,打造集景区流量监测与林业病虫害检测于一体的“空巡智检”系统,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与绿色生态监测中的场景化应用。项目应用场景覆盖两大领域:在旅游监管方面,针对青岛栈桥、五四广场等客流密集区,通过无人机动态航线规划与实时目标检测,提供人流、车流精准统计,响应速度较传统人工巡逻提升数倍,降低管理成本;在生态保护方面,聚焦崂山区等黑松林病虫害高发区,可识别因松材线虫病导致的灰褐色树冠,为病虫害早期预警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韦权、陆小娜、李夏璇、杨扬信息与通信学院陈宏滨国家级三等奖


(供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郑坤 审稿:融媒体中心 邹 辉 冼欣宜 俸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