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思远、韦永壮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09:22 点击数:57
应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密码学院、广西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的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杨小东教授和张志昌教授将于2025年04月18日来校讲座,欢迎全校全体师生踊跃参加,讲座具体安排如下:
主讲人:杨小东、张志昌
时间:2025年04月18日10:00-12:00
地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慧谷一号楼106会议室
1,报告题目:具有特殊性质的公钥密码算法及应用
报告摘要:随着算力网络、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智能电网以及无线体域网等新型网络形态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愈发重要,给密码技术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报告围绕适用于新型网络环境的公钥密码算法进行分析,重点介绍具有特殊性质的无证书签名、聚合签名、代理重签名、可搜索加密、签密及隐私数据聚合等密码体制。在逐一概述其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在车联网、医疗物联网等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针对复杂网络环境的高效安全解决方案。此外,报告还分析了当前密码体制面对的关键难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报告人介绍:杨小东,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密码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兼任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甘肃省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区块链行业中心副主任、甘肃省商用密码行业协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专委会委员、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密码技术领域的科普专家、《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青年编委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密码学、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区块链及隐私保护技术。在IEEE TII、IEEE TITS、IoT、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密码科学基金、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曾荣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甘肃省商用密码行业协会“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2,报告题目:基于潜在状态表征增强的知识追踪技术研究
报告摘要:知识追踪旨在分析学生的历史练习记录,建模其对课程各知识点的掌握状态,并据此预测其未来答题的表现,对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优化课程教学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是智能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方向。本报告介绍我们提出的基于潜在状态依赖的聚类知识追踪方法、基于状态感知的粗-细粒度知识追踪方法,并介绍在编程知识追踪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张志昌,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教育、情感计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等省级项目4项,主持编制了《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甘肃省数字乡村发展实施意见》。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3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2019年至2024年任西北师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2022 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计算机系统能力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C语言程序设计”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
Copyright 2011-201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