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专业始建于2001年(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西最早设置的光电信息类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9年,获批广西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2至2024年,软科排名获得B+等级。
二、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学习条件和实验实践环境,探索“创新牵引,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思维创新、品德高尚、独立自强、能力突出”、与国家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吻合的高素质人才。
学科竞赛成效:近三年,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各级别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奖及以上奖项58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2023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作品“空地协同智能消防系统”获全国一等奖;第18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智能视觉组”全国一等奖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成果“多功能电磁超材料—超宽带有源隐身及波束调控技术研究”获全国特等奖。2024年,第19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独轮组”全国一等奖1项,获“气垫船组”和“智能视觉组”全国二等奖2项。
继续深造:本专业100余名毕业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深造。
建设“致新”实验班:每年择优遴选30人左右优秀学生,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全员导师制:每年为每位新生配学业导师,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大一至大四)开展价值塑造、学业指导、学术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每位导师指导3-4名新生。
企业奖学金:学院设置各类企业奖学金,建设师生荣誉体系,表彰学生在学术、实践、科技、文体、朋辈帮扶、团结互助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
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1、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国、立足广西和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信息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光学、光电和信息技术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工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光学元部件或系统设计、光电检测、激光技术、光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他关联领域和行业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
目标1(人文与工程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社会、工程素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目标2(学科素养):具有适应光电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需求的系统完备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知识和专业知识。
目标3(设计、开发与创新):具有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他关联领域和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工程项目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专业能力,并体现工程创新。
目标4(合作与交流):具备光电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多元环境背景的技术团队中发挥领导或骨干作用。
目标5(终生学习与国际视野):具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光电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对未来挑战。
2、毕业要求(11条)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性,并从健康、安全与环境、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可行性。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践行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模块
1、主干学科:光学工程;
2、主要课程:
数理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场、物理光学、工程光学(光学系统设计)等;
电子电路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通信原理等;
计算机类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Python语言设计等;
光电类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
实践课程(不少于课内教学总学时的25%):新生项目课、光电综合性实验、程序设计训练、数模电综合工程设计、光学系统课程设计、光电系统开发实践、光电系统综合工程设计、电子电路CAD技术(电子电路实验)等。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领域涵盖激光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光电检测技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光通信、光电系统设计等,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产品设计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地域主要为珠三角、广西区内和长三角等地,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23届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和保研考研深造的比例为20%。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