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技术DIY:赋予创新与创造的自由——红外与激光工程 (内封面文章·特邀) 作者:苑立波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文章链接:DOI:10.3788/IRLA20250052封面解读光纤及其器件就是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和生物医疗应用这个技术之树的根,持续为整个技术树提供着滋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技术树的荣枯。从根技术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传统的光纤与器件的大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满足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导读:近日,我校光电工程学院韩家广教授研究团队与天津大学、安徽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联合攻关,实现了宽带太赫兹辐射同时对振幅、相位和偏振的全控制。研究成果以题为“Nonlinear Metasurfaces for Completed Control of Amplitude, Phase, and Polarization in Broadband Terahertz Generation”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上(IF=27.4)。韩家广教授、天津大学张学迁教授和沙特阿卜杜拉...

表面光捕获结构设计助力高效光电化学水分解作者:陈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导读近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纳光电检测团队在光电化学电池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表面凹陷结构的陷光特性,提升光电化学电池光电转化能力的方法。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详细研究了表面凹陷结构对光电化学电池光电池光电极的光吸引能力以及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相比于平板结构光电化学电池,凹陷结构电池的光阳极的光吸收能力...

Thermo-optical tweezers based on photothermal wa...
导读:近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子学研究中心在场控微操纵领域取得最新进展。该研究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热波导的热光镊技术,用于实现对多种类型粒子的精确捕获和微操纵。被捕获的粒子策略性地远离光热产生的高温区域,实现了真正的低损伤、非接触操纵。该方法采用激光自组装光热波导进行动态微粒操纵,作者证明了光热波导具有优越的光热转换和精确控制能力,可产生非等温温度场,热对流和热泳在该场内的相互作...

Twisted Stacking Metasurface for Complete Amplit...
导读: 近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和天津大学太赫兹研究中心在太赫兹波操控领域取得最新进展。该研究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金属-电介质-金属结构单元设计,其中,巧妙采用了环烯烃共聚物(COC)这一低电磁损耗的柔性材料,作为两个C型开口谐振环(CSRRs)之间的隔离介质。此种设计策略不仅显著简化了整体结构的复杂度,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对圆偏振波的振幅与相位的独立且同步控制,这为执行复杂且精细...

在超表面研究领域,C形裂环谐振器(CSRRs)以其强大的谐振能力和对电磁波特性的精确控制,逐渐成为超表面构建的重要基石。最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中心详细综述了基于CSRR的太赫兹超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cent Advances in Terahertz Manipulations Using C-Shape-Split-Ring-Resonator Metasurfaces (Review)”为题发表在光学领域著名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om.202302975;...

Inverse Design of Metamaterial Bound States in t...
Inverse Design of Metamaterial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Device via Coupled Mode Theory作者:黄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导读 近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中心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振频率和透射谱准BIC点频率的超材料BIC器件逆向设计新方案。该方法利用耦合模理论(CMT)和惠更斯原理研究了理论模型中谐振频率和准BIC频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仿真与实验证实了由此可以实现利用所需的谐振频率和准BIC频...

Fiber-integrated optical tweezers for ballistic ...
Fiber-integrated optical tweezers for ballistic transport and trapping yeast cells作者:邓洪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 研究背景 — 自光纤光镊问世以来,由于其光学系统优秀的抗电磁干扰、体积结构灵巧、操作可移植性强等众多优点,光纤光镊的相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光纤本身独有的体积结构优其非常适合微尺度范畴下对生物细胞开展各种光学操纵...

1 引 言 集成技术在微纳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成光学始于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米勒博士,为了将宏观上光学实验平台搭建的光路与光信号处理系统应用于实际的场景中,必须将其微缩集成在一块平板基片上,为此他提出了集成光学的概念[1]。于是人们开展了以介电材料为基片的集成光学系统的研究。1972年,Somekh和Yariv进一步提出了在同一半导体衬底[2]上同时集成光学器件和电子器件的想法。从那时起,研究人员...

【科技前沿】太赫兹手性超表面中的耦合效应撰稿:陈玉婷,银珊(光电工程学院,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图1 手性超表面及其产生的CCD光谱1.导读手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分子生物学、医学和生物科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天然材料的手性响应微弱,而利用超表面可以增强手性光学响应,因此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大多数工作都集中在通过修改几何结构来获取更强的手性响应,对手性超材料中手性响应的物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