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项目“壳聚糖基纳米医用材料的性能调控机理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完成单位,拟参与该项目提名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现对该项目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具体内容见附件。公示期为2025年8月11日至2025年8月20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向科研院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陈杨、蒋丽
联系电话:0773-2232150
联系邮箱:704718408@qq.com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025年8月11日
附件:
一、项目名称:壳聚糖基纳米医用材料的性能调控机理与应用研究
二、提名者:中南大学
三、提名等级:二等奖或三等奖
四、代表作(含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 代表作名称/刊名/作者 | 年卷页码 (xx年xx卷 xx页) | 发表时间(年月 日) | 通讯作者(含共同) | 第一作者(含共同) | 国内作者(排序) | 他引总次数 | 检索数据库 | 是否国内期刊/国内出版专著 |
1 | 代表作名称:Preparationand properties of magneticFe3O4-chitosannanoparticles 刊名: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作者:Li, GY (Li, Gui-yin);Jiang, YR (Jiang, Yu-ren);Huang, KL (Huang, Ke-long);Ding, P (Ding, Ping);Chen, J (Chen, Jie) | 2008年466卷451-456页 | 2008年10月20 日 | Jiang, Yu-ren | Li, Gui-yin | 李桂银(第一)、蒋玉仁(第二)、黄可龙(第三)、丁萍(第四)、陈杰(第五) | 513 | Web of Science | 否 |
2 | 代表作名称:Kinetics of adsorption of Zn(II) ion on chitosan derivatives 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作者:Ding, P (Ding, Ping);Huang, KL (Huang, Ke-Long);Li, GY (Li, Gui-Yin);Liu, YF (Liu, Yan- Fei);Zeng, WW (Zeng, Wen -Wen)
| 2006年39卷222-227页 | 2006年11月15日 | Huang, Ke-Long | Ding, Ping
| 丁萍(第一)、黄可龙(第二)、李桂银(第三)、刘艳飞(第四)、曾雯雯(第五)
| 56 | Web of Science | 否 |
3 | 代表作名称: Mechanisms andkinetics ofchelating reaction between novel chitosan derivatives and Zn(II) 刊名: JOURNAL OF HAZARDOUS 作者: Ding, P (Ding, Ping);Huang, KL (Huang, Ke-Long);Li, GY (Li, Gui-Yin);Zeng, WW (Zeng,Wen-Wen)
| 2006年146卷58-64页 | 2007年7月19日 | Huang, Ke-Long | Ding, Ping | 丁萍(第一);黄可龙(第二);李桂银(第三);曾雯雯(第四) | 79 | Web of Science | 否 |
4 | 代表作名称: Kineticsofadsorptionof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andelated dehydrogenase on magnetic Fe3O4-chitosan nanoparticles刊名: COLLOIDS AND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AND ENGINEERING ASPECTS 作者: Li, GY (Li, Gui-Yin);Jiang, YR (Jiang, Yu-Ren);Huang, KL (Huang, Ke-Long);Ding, P (Ding,Ping);Yao, LL (Yao, Li-Li)
| 2008年320卷11-18页 | 2008年5月1日 | Jiang, Yu-Ren;Ke-Long Huang | Li, Gui-Yin | 李桂银(第一)、蒋玉仁(第二)、黄可龙(第三)、丁萍(第四)、姚莉丽(第五) | 154 | Web of Science | 否 |
5 | 代表作名称:Formulation optimization of chelerythrine loaded O-carboxymethylchitosan microsphere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作者: Li, GY (Li, Gui-yin);Zhong, M (Zhong, Ming);Zhou, ZD (Zhou, Zhi-de);Zhong,YD (Zhong,Yue-dan);Ding, P (Ding, Ping);Huang, Y(Huang, Yong) | 2011年49卷970-978页 | 2011年12月1日 | Ding, Ping;Huang, Yong | Li, Gui-yin | 李桂银(第一)、钟明(第二)、周治德(第三)、仲月丹(第四)、丁萍(第五)、黄勇(第六) | 38 | Web of Science | 否 |
主要完成人:
1、丁萍,教授,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项目研究的总负责人。提出项目重要学科发现中所有三项科学发现的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发现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阐明科学理论和学说;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是合成了多种性能优良智能化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建立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的新策略,建立多功能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载药体系,实现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缓释及控制释放的主要负责人。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四作者,代表性论文2、3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4的第四作者,代表性论文5的通讯作者。
2、李桂银,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项目研究的第二完成人。提出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的第一和第二项涉及的相关实验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第一和第二项科学发现相关实验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实验技术难点,以及对实验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构建了智能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体系。代表性论文1、4、5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2、3的第三作者
3、蒋玉仁,教授,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项目研究的第三完成人。参与建立了快速构造特定结构的纳米粒子理论体系;建立了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的新策略。对重要科学发现第一项、第二项有突出贡献,代表性论文1、4的通讯作者。
4、周治德,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项目研究的参与者。参与了部分实验设计、实施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部分文章的撰写等环节。对重要科学发现第三项“实现了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缓释及控制释放,揭示了纳米药物的作用机制”提出观点,并作出理论贡献。代表性论文5的第三作者
5、钟明,教授,湖南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项目研究的参与者。代表性论文5相关实验的实施者,解释了重要科学发现第三项“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缓释及控制释放”,揭示了纳米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实验的技术难点,并对该实验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等。代表性论文5的第二作者。
6、刘艳飞,教授,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项目研究的参与者。参与了部分实验设计、实施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部分文章的撰写等环节。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作用机制”提出观点,并作出理论贡献。代表性论文2的第四作者。
六、主要完成单位:
1.中南大学;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