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情况与建设水平
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办学,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知识教学体系,是一门涉及涉及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服饰品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及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等综合性学科。专业定位是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工科办学背景,结合数字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深切落实OBE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理论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立足专业主体的前提下、突出民族与民间文化传承与发扬,服务国家与地方产业,着重培养学生在艺术审美、 服装与服饰产品设计创新、时尚与流行资讯分析、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传承与应用等综合的实际应用能力。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知识及技能,适应服装行业与地方需求,社会责任感强,具备良好的服装与时尚审美鉴赏能力、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与产品研发能力、现代化服装产业数字化生产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在服装与服饰品生产企业、品牌服装企业、时尚与流行文化传播机构、及大中专职业相关职业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产品研发、品牌营销、专业教学、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
(一)核心课程:
设计思维与方法、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电脑效果图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女装纸样设计、成衣设计、服饰品设计、可穿戴艺术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品牌策划与营销、专题服装设计等。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计算机二维辅助设计、虚拟仿真设计实践、成衣工艺、立体裁剪、服装工艺基础、摄影及摄影技术实验、印染工艺、服装材料创新设计、地域文化考察、境内/境外设计考察(双语)、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师资队伍及科研情况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扎实、富有创新活力,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3人、硕士生导师 3 人,全部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2人,70%以上具备海外留学或行业一线实践经历,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团队中包括国家级服装设计师协会3人,省级服装设计协会理事1人,并聘请4名知名企业设计总监担任行业导师,构建了学术+行业协同育人模式。近年来,专业教师聚焦服装数字化设计、可持续时尚、非遗文化创新等前沿领域,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课题8项、横向校企合作项目16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主编专业教材5部。教师团队获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竞赛等级奖项5项,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内外设计大赛奖项30余项,彰显了教学科研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特色优势。
工作室教学模式

实践条件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与技艺共生”的培养理念,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拥有服装工艺实验室(2个)、印染工艺实验室(1个)及多类型数字化设计工作室,全面覆盖服装设计、生产、研发全流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现代化的实践环境。实验室还引入虚拟仿真设计系统、3D虚拟试衣技术及服装智能生产模块,建成“设计—打版—制作—展示”数字化闭环体系,助力学生掌握服装产业智能化转型核心技术。近年来依托实验室完成2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发,支撑国家级大创课题2项。实验室实行“工作室制+项目制+课程联动”开放管理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开展毕业设计、竞赛作品制作及创业项目孵化。近三年累计产出国家级、自治区级竞赛获奖作品20余项、毕业设计作品300余套,成为创新成果孵化的基地。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况
本专业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课程启蒙—项目实训—竞赛锤炼—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依托工作室、实验室及校企合作平台,全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潜能,培养具有市场敏锐度与技术应用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在双创教育方面,开设《品牌时装设计》、《服装营销与陈列》等特色课程,融入设计思维、品牌运营等模块,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商业素养。推行“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双轨指导机制,组建学生团队,近年来累计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与校企横向课题,近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通过系统化、实战化的培养路径,本专业学生展现出突出的创新设计能力与跨界整合潜力,成为推动服装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
毕业生就业去向
(一)学术深造
毕业生持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升,部分毕业生进入西安工程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院校深造,研究方向涵盖服装数字化设计、可持续时尚、纺织材料创新等领域。部分毕业生被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国家国际知名院校录取,彰显学术潜力。
(二)职业发展
毕业生广泛活跃于服装设计、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领域,职业路径多元。部分毕业生就业于知名企业,如波司登等国内头部服装企业,以及NIKE等国际品牌,担任服装设计师、产品开发经理、时尚买手等核心岗位。有部分毕业生任职于互联网平台企业,从事时尚数据分析、虚拟服饰设计、直播电商运营等新兴职业,把握产业数字化转型机遇,以及部分毕业生依托专业孵化资源,自主创立独立设计师品牌、非遗文创工作室或时尚科技公司,并实现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