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电要闻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外国语学院:产教融合、跨界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7时36分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学校党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中彰显担当作为,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融媒体中心特推出“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专栏。本期邀请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丹江、院长黄宇元,围绕产教融合、跨界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分享学院的探索与思考。


产教融合、跨界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丹江、院长黄宇元


在学校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进程中,外国语学院精准定位、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依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海外实习以及英语、日语专业“跨境电商拔尖人才创培班”两大特色项目,深入践行“产教融合、跨界协同”育人理念,探索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路径。

一、战略引领,绘制“外语+”跨界育人新蓝图

学院深刻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机遇,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背景下跨境电商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行战略性布局。

(一)服务国家战略,锚定“国际中文教育”增长点

结合东南亚地区汉语学习需求持续增长,多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背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设立之初,即明确将“全员覆盖、集中组织、长期实践”的海外教学实习确立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特色标识,以及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源头上确保了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需求同向同行。

(二)对接区域经济,开辟“外语+跨境电商”新路径

面对广西—东盟跨境产业经济蓬勃发展机遇,学院把握传统外语专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积极筹建“跨境电商拔尖人才创培班”,致力于培养既精通外语又熟悉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双轮驱动,构建“沉浸实践”与“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打造“全员覆盖、沉浸实践”海外实习实践体系

历经15年实践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形成成熟稳定的海外实习实践体系,通过思想引导与经费保障双管齐下,营造“人人向往、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学院与泰国、柬埔寨等地的知名教育机构建立稳定合作,采取“集中对接、统一派遣”的模式,批量提供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实习岗位,确保实习质量与学生安全,近三年累计精准输送实习生300余人次。将实习周期从1个月优化至3个月,使学生能够完整参与教学周期,实现从课堂观摩到独立授课的跨越,完成从“短期任务”到“深度成长”的转变。构建了“行前准备—行中支持—行后总结”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既严谨有序地保障了实习顺利进行,又彰显了人文关怀,让学生“离家不离伴”,形成了有组织、有保障、有温度的实践支持机制。

(二)打造“跨境电商拔尖人才创培班”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

秉持“校企协同、学科交叉”理念,学院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头部行业专家联合授课,课程内容紧扣“社会化媒体营销”“跨境直播”“外贸平台运营”等前沿课程,学生深度参与企业项目实操,确保所学即所用。推动产教融合育人实践合作制度化、常态化,畅通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绿色通道”,两批“创培班”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达成率超过80%,形成“外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特色,直接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三、深化融合,开启“内涵提升”与“辐射引领”新篇章

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跨界协同,推进内涵建设、成果辐射与模式推广。一是进一步完善海外实习项目反馈机制,将海外一线获取的最新教学需求和文化动态更高效地反哺至专业课程与培养方案中,实现从“输送人才”到“优化人才培养源头”的闭环;二是推动“创培班”与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开发更具特色的“微专业”或特色课程模块;三是系统总结海外实习与“创培班”的成功经验,凝练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桂电外院模式”,为学校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产教融合改革提供借鉴。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坚守育人初心,培养更多既能走向世界舞台传播中国文化,又能扎根八桂大地服务东盟经贸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产教融合、跨界协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