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推动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主动服务国家科技战略需求,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抢占发展先机,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凝练主攻方向,着力增强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近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比赛结果揭晓,全国共48件作品评定为“星系”级作品、96件作品评定为“恒星”级作品、145件作品评定为“行星”级作品、201件作品评定为“卫星”级作品。广西区共有12项作品入围,我校6项作品获“黑科技”专项优秀作品,是全区获奖数量最多的高校。其中,《柔性电池印刷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和《纳米氧化锆关键材料及应用》两项作品荣获“行星”级作品,《流体可视化纹影系统》《基于手势识别的会议控制系统》《“自抛光”技术领航者-电子束微熔抛光强化机》《危险品码头安全孪生系统》等四项作品获得“卫星”级作品。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围绕实践育人,优化赛事结构,创新竞赛类别,增设的“黑科技”专项赛围绕“卡脖子”问题,针对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今后,校团委将继续融合多学科、多领域优势,深入推进实践育人,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我校获奖优秀作品具体信息如下:
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我校获奖作品信息
序号 |
作品名称 |
队伍成员 |
指导老师 |
获奖等级 |
1 |
柔性电池印刷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天佑(团队负责人) 黄美婷、钟 政 王子谦、唐永枫 韦乐鹏、郑博睿 张文叙、李振生 |
朱归胜、陈彩明、赵昀云 |
“行星”级 |
2 |
纳米氧化锆关键材料及应用 |
吴先智(团队负责人) 毛丽凡、郭乐源 韩元真、郑魁兴 聂翔鹏、蒙凯琳 覃楷纹、杨靖鑫 许云飞 |
朱归胜、陈彩明、赵昀云 |
“行星”级 |
3 |
流体可视化纹影系统 |
陈曦(团队负责人) 覃诗怡,吴 敏 杨凯迪,郭 帅 |
朱海东、陈雪 |
“卫星”级 |
4 |
基于手势识别的会议控制系统 |
朱德旭(团队负责人) 王楚杰、吴蜀魏 吕燕君、任烁羽 钟镕泽、邵欣瑜 黄伟浩、黄松韬 郑潇伟 |
雷晓春 |
“卫星”级 |
5 |
自抛光技术领航者-电子束微熔抛光强化机 |
辛喆(团队负责人) 刘宏泉,徐嘉宏 李发亮,董玉健 张汉卿,黄宇燕 贤锐华,李亚军 郭金科 |
李新凯 |
“卫星”级 |
6 |
危险品码头安全孪生系统 |
王杰(团队负责人) 周如鹏、崔译文、 王 龙、袁通喜、 明志超(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张超丽(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宁鹏云(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周祥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胡冠宇、周志杰、常亮 |
“卫星”级 |
(供稿:校团委 孙莹莹 审核:宣传部 欧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