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转〔2025〕48号
根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桂电科〔2020〕10号)文件规定,对“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等3项成果转化项目相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成果基本信息
专利一: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910233174.5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刘建伟,范祥文,徐波,李玉寒,梁惠萍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有压力机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以及置液容器和进给单元,进给单元包括
筒、活塞杆和密封堵头,置液容器内安装有下模具,上工作台下方中间安装有上模具,进给单元安装在置液容器的两侧的侧孔上,上模具设有安装在上工作台两端的内斜滑块和外斜滑块,内斜滑块位于所述外斜滑块的内侧,且内斜滑位于缸筒上方并与缸筒上的凸台相配合以筒的水平运动,外斜滑块位于活塞杆的上方并与活塞杆配合以实现活塞杆的水平运动。本发明无需专用的内压力源,成形效率高,可实现成形,有效避免薄壁管易弯折、压扁、破裂等情况。
5、法律状态:2023年12月12日授权,有效。
专利二: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910233181.5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刘建伟,姚馨淇,徐波,李玉寒,蒙振鹏,范祥文,冯佳豪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顶板、置液容器、冲压模具、行程单元和进给单元,顶板的两端具有立臂的底端的相对侧具有自下而上先向外倾斜再竖直的结构;行程单元位于顶板的下方,用于驱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给单元放置在置液容器孔上,在立臂作用下进行阶段式的轴向进给以实现双层管的预成形。本发明通过阶段式的轴向进给方式,实现内管的预成形,使得双层管隙得以减小,能保证成形良好,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特定的行程单元,可调整冲压度,并可探究径向冲击速度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
5、法律状态:2023年11月14日授权,有效。
专利三: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910233143.X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陈岳林,刘建伟,冯佳豪,李玉寒,梁惠萍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装置,包括有压力机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以及置液容器和进给单元;置液容器内安装有下上工作台下方中间安装有上模具;进给单元安装在置液容器的两侧的侧孔上;下工作台在置液容器的两侧位置上分别设有驱动进给单元往器内水平移动的滑动机构;上模具两侧设有安装在上工作台两端的斜滑块,斜滑块与活塞杆的斜面相配合以便于压力机的上工作台下行时挤压活塞杆做水平运动。本发明能够实现金属双层管的预成形,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提供的层管复合成形方法,步骤简单,无需复杂的专用供压源,可实现良好的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
5、法律状态:2023年9月12日授权,有效。
二、受让单位名称:
广西联鼎木业有限公司
三、转化方式及价格
1、方式:专利许可(实施期限:2025年9月2日至2026年9月1日)
2、拟交易价格:人民币0万元整(¥0.00)
3、价格形成过程:由成果完成团队通过协议定价方式确定价格,全体完成人同意并签字。
4、扣除专利成本:0元。
四、成果完成人与受让单位关系
以上成果完成人与受让单位不存在利害关系。
特此公示,公示期为15日,自2025年8月20日起至2025年9月3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我院反映。联系人:钱老师 联系电话:2208258。
科研院产学研合作处
2025年8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