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转〔2025〕44号
根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桂电科〔2020〕10号)文件规定,对“一种死区非光滑三明治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等6项成果转化项目相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成果基本信息
专利一:一种死区非光滑三明治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2110025922.8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周祖鹏,刘旭锋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死区非光滑三明治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死区非光滑三明治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根据构建的死区非光滑三明治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构造能随系统工作区间变化而自动切换的非光滑观测器,并给出该观测器的存在条件;通过在三明治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布置高精度光学数字编码器,通过高精度光学数字编码器获取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利用构造的观测器估计系统的状态,计算并绘制状态及状态估计误差;最后分析故障与状态估计误差对应关系,确定系统故障的发生位置及类型。该方法仅仅需要已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号,采样数据种类少,使用简单、定位可靠性高。
5、法律状态:2022年2月18日授权,有效。
专利二:一种减小功率循环-谐响应耦合下的应力的CSP焊点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810814543.5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黄春跃,王建培,路良坤,何伟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一种减小功率循环‑谐响应耦合下的应力的CSP焊点结构参数优化方法,1)建立仿真分析模型;2)获取焊点热应力值;3)确定热应力值的影响因素;4)确定影响因素的参数水平值;5)获取实验样本;6)获取影响因素与热应力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式;7)对函数关系式进行回归分析;8)确立函数关系式的正确性;9)采用随机方式生成初始种群;10)获取当前的迭代次数和最优适应值;11)对个体进行交叉操作、变异操作和进化逆转;12)选择适应值最优个体;13)种群更新后重新判断。该方法结合响应面和遗传算法减小功率循环‑谐响应耦合加载下CSP焊点内的应力,具有优良的鲁棒性能,计算方法简单,极大的方便了后期CSP焊点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5、法律状态:2023年4月7日授权,有效。
专利三:一种模拟功率循环曲线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810814530.8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黄春跃,王建培,路良坤,何伟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功率循环曲线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继电器、电源、测试样件和示波器。该方法使用单片机最小系统和继电器模块实现功率循环曲线模拟装置。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实施控制切换继电器,又因每个继电器控制相应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功率循环曲线的模拟。该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低廉,可以实现任意斜率下的功率曲线性能,装置设计简单,极大的方便了验证软件仿真的正确性。
5、法律状态:2020年4月3日授权,有效。
专利四: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910233174.5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刘建伟,范祥文,徐波,李玉寒,梁惠萍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有压力机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以及置液容器和进给单元,进给单元包括有缸筒、活塞杆和密封堵头,置液容器内安装有下模具,上工作台下方中间安装有上模具,进给单元安装在置液容器的两侧的侧孔上,上模具两侧均设有安装在上工作台两端的内斜滑块和外斜滑块,内斜滑块位于所述外斜滑块的内侧,且内斜滑位于缸筒上方并与缸筒上的凸台相配合以实现缸筒的水平运动,外斜滑块位于活塞杆的上方并与活塞杆配合以实现活塞杆的水平运动。本发明无需专用的内压力源,成形效率高,可实现均匀的成形,有效避免薄壁管易弯折、压扁、破裂等情况。
5、法律状态:2023年12月12日授权,有效。
专利五: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910233181.5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刘建伟,姚馨淇,徐波,李玉寒,蒙振鹏,范祥文,冯佳豪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顶板、置液容器、冲压模具、行程单元和进给单元,顶板的两端具有立臂,立臂的底端的相对侧具有自下而上先向外倾斜再竖直的结构;行程单元位于顶板的下方,用于驱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给单元放置在置液容器的两侧孔上,在立臂作用下进行阶段式的轴向进给以实现双层管的预成形。本发明通过阶段式的轴向进给方式,实现内管的预成形,使得双层管间的间隙得以减小,能保证成形良好,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特定的行程单元,可调整冲压下压速度,并可探究径向冲击速度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
5、法律状态:2023年11月14日授权,有效。
专利六: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
1、成果类型:发明专利,ZL201910233143.X
2、成果归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成果完成人:陈岳林,刘建伟,冯佳豪,李玉寒,梁惠萍
4、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装置,包括有压力机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以及置液容器和进给单元;置液容器内安装有下模具,上工作台下方中间安装有上模具;进给单元安装在置液容器的两侧的侧孔上;下工作台在置液容器的两侧位置上分别设有驱动进给单元往置液容器内水平移动的滑动机构;上模具两侧设有安装在上工作台两端的斜滑块,斜滑块与活塞杆的斜面相配合以便于压力机的上工作台下行时斜滑块挤压活塞杆做水平运动。本发明能够实现金属双层管的预成形,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提供的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方法,步骤简单,无需复杂的专用供压源,可实现良好的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
5、法律状态:2023年9月12日授权,有效。
二、受让单位名称:
广西桂林凯祥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三、转化方式及价格
1、方式:专利许可(实施期限:2025年8月19日-2026年8月18日)
2、拟交易价格:无偿(¥0.00)
3、价格形成过程:由成果完成团队通过协议定价方式确定价格,全体完成人同意并签字。
4、扣除专利成本:0.00元。
四、成果完成人与受让单位关系
以上成果完成人与受让单位不存在利害关系。
特此公示,公示期为15日,自2025年8月7日起至2025年8月21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我院反映。联系人:钱老师 联系电话:2208258。
科研院产学研合作处
2025年8月7日
